×
政治与法律

灾害视阈下的永徽元年晋州地震与政治

一、前言

永徽元年,唐高宗刚刚继位不久,晋州地区连续发生几次地震,使得唐高宗下令群臣“进言其得失”,侍中张行成上言把地震与后宫干政、大臣阴谋相关联,劝诫高宗,稳固帝位,可永徽元年,武则天远在感业寺,尚未进入朝堂,何来的后宫干政之说?本文就以晋州地震为视觉,挖掘地震背后,唐高宗与大臣之间的博弈。

二、唐人地震观

西周时期,周大夫、太史伯阳父就提出“阴阳论”即地震是阴阳失调所引起的。在《国语·周语上》记载:“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后世一直沿用“阴阳论”来解释古代地震的原因。在西汉董仲舒“天人感应”的影响下,唐人将地震和国家政治、君主德行相结合,形成了“地震天谴论”。认为地震是上天对统治者为政不力、德行不济的谴告。因此,天人感应和地震天谴论是唐人对地震灾因较为普遍的认识。

由此可知,唐人对地震的理解,不在乎地震本身,更关心的是地震背后所代表人事政治。

三、晋州地震与唐高宗

唐朝河东地区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李渊起兵于此,最后定鼎天下,成为唐朝的龙兴之地,晋州属于河东道所辖一州。唐高宗李治“以贞观二年六月,生于东宫之丽正殿。五年,封晋王。七年,遥授并州都督。”①唐高宗在三岁时被封为晋王,五岁就被授予并州都督,自小就与“晋”产生了不解之缘。再者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就是出身于太原王氏“高宗废后王氏,并州祁人,魏尚书左仆射思政之孙。”②所以晋州发生地震,对于唐高宗的影响甚大,唐高宗才会如此的紧张,要求大臣极言得失。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晋州已经发生过一次地震,“晋州地震,坏人庐舍,压死者五十余人。三日,又震。十一月五日,又震。”③这次地震是唐高宗继位前一年发生的,刚继位不久后“永徽元年四月一日,(晋州)又震。六月十二日,又震。”④晋州连续发生地震后,“上(高宗)谓群臣曰:‘朕谬膺大位,政教不明,遂使晋州之地屡有震动。良由赏罚失中,政道乖方。卿等宜各进封事,极言得失,以匡不逮。’”⑤唐高宗认为地震是上天的谴责,是他自己为政不明,君主失德,要求大臣上言其得失。

之后侍中张行成“天,阳也;地,阴也。阳,君象;阴,臣象。君宜转动,臣宜安静。今晋州地震,弥旬不休,臣将恐女谒用事,大臣阴谋。且晋州,陛下本封,今地屡震,尤彰其应。伏顾深思远虑,以杜其萌。”⑥这本来是唐高宗让大臣上言其的过错,但张行成确闭口不提关于皇帝的事,却借机把地震与后宫干政、大臣阴谋相关联,晋州地震本是高宗封地,更应该重视这件事,以此来劝诫高宗,稳固帝位。武则天永徽元年还远在感业寺,尚未入住后宫,张行成在此的后宫干政之说不成立,其用意很大可能是强调“大臣阴谋”。

四、永徽元年的政治博弈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在病逝前“引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受遗令辅政。”⑦让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二人当辅政大臣,并且对褚遂良说“忌尽忠于我,我有天下,多是此人力。尔辅政后,勿令谗毁之徒损害无忌。若如此者,尔则非复人臣。”⑧在唐太宗病重之际,还嘱咐另一位辅助大臣多加保护长孙无忌,可见当唐高宗继位之后,自己的权力得不到保证。高宗甫继位,长孙无忌就“进拜太尉,兼扬州都督,知尚书及门下二省事并如故。”集尚书、门下二省与一身。可见长孙无忌的权势在永徽元年达到了顶峰。所以侍中张行成才会借晋州地震,提醒唐高宗“大臣阴谋”。

经过这件事之后,长孙无忌果然有所收敛,“无忌固辞知尚书省事,许之,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⑨长孙无忌主动辞去尚书省的职位,唐高宗也欣然应允,赐予他虚衔“太尉”。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永徽元年晋州地震,在“地震天谴论”的影响下,给刚继位的唐高宗一个掌握权力的契机,是由唐高宗为主导,侍中张行成借机配合的一场政治作秀,其目的是削弱辅政大臣长孙无忌的权势,统治者对权力的关注更甚于对地震本身的重视。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⑧⑨(后晋)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上一篇:借书者芬兰城市为何是图书馆爱好者的乐土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