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价值反思
2018年12月26日,有报道称:贺建奎研究团队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而获得的一对基因编辑婴儿已在我国诞生,该技术使她们天生具备抵抗艾滋病的能力[1],此消息一经报道,迅速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基因编辑技术是指有目的地对目标基因进行删除、替换、插入等技术操作,以达到特定效果的一项新兴基因技术[2]。该技术在动植物以及人类体细胞等方面都得到了运用,但在此事件之前,因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并未涉及人类胚胎临床研究与运用。本文基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价值反思,分析该项技术运用于人类胚胎的正面效益及负面影响,并提出规范该技术的措施,以期促进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真正意义上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1 正面效益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简单、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为编辑特定基因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在预防后代遗传性疾病及基因有关疾病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同时,也可满足患病夫妇生育健康后代的权利。
1.1 技术价值
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尚未成熟,安全性无法保障,但不能因此而忽略其潜在的积极效应。一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变特定的遗传性状,通过剔除致病基因,使后代不再携带家族遗传病缺陷基因,从而免受疾病带来的痛苦。据科学家估计,因DNA碱基排列错误而导致的遗传疾病大约有一万种,大约1%的新生儿出生时就患有某种遗传疾病,包括血友病、亨廷顿舞蹈病等高危遗传病[3],如果利用这项技术,从根源上预防疾病,无疑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技术手段。另一方面是,基因编辑技术为患有遗传病的父母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如果一对患病夫妇其后代患遗传疾病的可能性很大,医护工作者就会建议他们不生育,对已经怀孕的也会倡导他们选择流产。基因编辑技术通过修改胚胎的基因,使后代不患遗传疾病,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为患病夫妇生育健康后代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实现通过基因技术使消极优生学转向改良主义遗传策略[4]。
1.2 道德价值
生育权作为基本人权,受我国宪法保护,是指所有符合生育条件的自然人依法享有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以及如何生育的权利[5]。患有某种遗传疾病的父母,其生育患病后代的几率很大,为防止有遗传性疾病后代的出生,通常情况下,都建议患病夫妇不生育。然而父母也许渴望拥有自己的孩子,这无疑剥夺了他们生育后代的权利,甚至有的父母冒着风险生育后代。但一个有缺陷孩子的出生,将会给这个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父母面临的经济压力日益增大,还会处于对后代充满内疚的精神压力中。基因编辑技术的出现,以上问题便迎刃而解,患病夫妇的生育权得到实现,同时也满足了父母生育健康后代的需求。此外,保持健康、远离疾病是每个人向往的目标,对于还未出生的后代也不例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后代致病基因,预防后代罹患疾病,使其免受疾病的困扰,维护后代生命健康的权利。由此可见,基因编辑技术在保护父母生育权及后代健康权方面都有其独特的道德价值。
2 负面影响
虽然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有着正面效益,但现阶段技术尚不成熟,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负面影响较为突出。
2.1 技术层面
2.1.1 脱靶现象及镶嵌现象严重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研人员发现该技术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一方面,由于技术缺陷,会导致目标基因以外的基因产生错误切割,造成脱靶;另一方面,个体的部分细胞被编辑,而另一部分却没有被编辑,形成镶嵌体。2015年,黄军就团队在《蛋白质与细胞》杂志中发表了关于运用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对人类胚胎进行修饰的研究成果,旨在治疗地中海贫血症,该实验对废弃的86个胚胎进行基因编辑,经过48 h的培养,存活71个胚胎,然后对其中的54个胚胎进行基因检测,最终结果表明,仅28个成功改变,其中出现了大量的脱靶现象[6]。黄勇[7]等人研究发现,对8只小鼠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低温诱导蛋白(CIRBP)基因,8只小鼠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碱基缺失,其中一只出现镶嵌现象,成为嵌合体。可见,基因编辑技术的安全性还得不到保障,其中脱靶效应可能会增加罹患癌症或其他疾病的风险,对正常基因的表达造成不利影响,使人类遗传系统产生紊乱,而形成镶嵌体所带来的结果将会是复杂和不可预测的,贸然将其运用于人类,或可能给人类带来不可预知的后果,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更重要的是,对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是不可控的,其带来的严重后果会代代遗传,在技术安全性没得到解决前就将其运用于人类胚胎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上一篇:金代温迪罕氏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