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论文_权利慰藉:政策制定中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知识分工的内涵及特征
三、知识分工与公众参与壁垒
(一)知识专业化与参与壁垒的形构
(二)知识等级化与参与壁垒的强化
(三)知识分子话语联盟与参与壁垒的固化
四、政策制定中知识分工导致的慰藉性权利
(一)慰藉性权利。公众参与机制的本质是一种政治仪式,是政府在民主化浪潮下建构政府合法性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民的权利诉求,是对公民参与权利的一种心理慰藉。公民参与作为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不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政府为了实现自身的合法性建构,都会通过搭建公民参与平台、构建公众参与机制来完成一种政治仪式的表演,让参与其中的民众以为自己能够影响政府的决策,实现自己的诉求,真正触摸到了社会治理的权力,成为了权力分享者。但公众参与作为一种政府满足公民政治权利诉求的渠道,不管以何种形式,不论是否发挥作用,公民只要能够参与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就能够获得满足感。再有,政府为了政策的推行,也会寻求通过公众参与的途径来提升政策本身的合法性声称,让参与其中的民众提出诉求和建议。作为政策合法性的建构途径,公众参与仍旧被视为一种工具,虽然政府不断创建各类制度,完善各种机制,但是知识分工下公众自身的缺陷却无法弥补,他们缺乏制定政策的知识,缺少理性判断能力,作为一种代表性参与,他们更无法与知识分子的话语联盟抗衡。所以,政策制定中的公众参与在知识分工体系下根本无法发挥实质性效用,政策内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与公众的民主权利始终是一种难以调和的矛盾,知识分工带来的参与壁垒,让公众参与注定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权利慰藉,一种美好的乌托邦。
(二)持续性生产。知识分工让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的虚假参与成为一种持续性生产过程。一方面,政府面临的社会状况愈加复杂,社会风险越加不确定,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实现有效治理必然要不断提升政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公众参与是民主权利的象征,仍将是未来社会中最根本的诉求。随着民众利益诉求的复杂化、多样化,政府为了自身政权合法性的建构和稳固,只能满足公众的权利诉求,而公众参与政治过程则是必然的要求。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困境的根源就在于知识分工体系在现代性过程中的自足性,知识分工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存在,在劳动分工和教育体系的推动下,实现自我生产,成为了社会机体的一部分,甚至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面向;所以,在两难之下,政府只能继续选择政治仪式的表演,既满足了公众的权利诉求,同时也让政策的科学性、有效性得以保障,政府和公众都成为了“叫不醒的人”,而公众参与的慰藉性权利也将会是一个看不到尽头的持续性生产过程。
五、结束语
文章摘要:本文从知识社会学的视角出发,旨在通过知识分工这一视角解读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众参与壁垒。现代化过程中,知识分工引发的外部性表现为知识专业化、知识等级化和知识分子话语联盟,这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参与壁垒的形塑、参与壁垒的强化以及参与壁垒的持续性再生产,进而导致公众参与的民主权利形式化为一种权利慰藉。而随着现代性的加深,知识分工也在持续深化,其带来的参与壁垒必然更加隐蔽和多样化。
文章关键词:
论文DOI:10.14167/j.zjss.2021.12.007
论文分类号:D63;D621.5
上一篇: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论文_多维贫困:成因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