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和气图:大明成化帝朱见深的政治野望
说起我国传统的工笔人物画,汪郎以为,构思最为巧妙,也最具中庸思想的,当属故宫馆藏瑰宝《一团和气图》。
此图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如果你不细看,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尊面带笑容的弥勒佛,他盘腿而坐,体态浑圆,充满了佛家慈祥。
然而当你细看时,此画竟然是三人合一。
左边是一位头戴道冠的老者,右边为一位头扎方巾的儒士,这二人各执经卷的一端,团膝而坐,相视而笑;而这中间的第三人,两手分别搭在一道一儒的两人肩上,手捻佛珠,是为释家门人。
如此构思巧妙,人物造型诙谐的作品,真正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中庸思想,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即儒、释、道,三教合一,和平共处。
当然,这幅画的诞生,有它自己的历史背景。
《一团和气图》作于大明成化元年六月初一(公元1465年),其作者不是别人,正是年仅18岁的大明皇帝朱见深。
作为明朝第八位皇帝(如果按照此时的明朝官方意见,朱见深是第六位皇帝,朱允炆、朱祁钰是被排除在外的),从天顺八年正月登基,到成化元年六月,朱见深已经做了一年半的皇帝。
虽然年龄不大,但朱见深经历了自己一生之中最为曲折的人生,也见证了什么是皇家无情,也见证了权力是天底下最毒的药!
从“土木堡之变”到“夺门之变”,再到“石曹之乱”,朱见深都是旁观者,甚至自己也深入局中而无法逃脱。
虽然幼年受了些苦,但毕竟是生在帝王家,长在帝王家,既然坐上了皇位,就必须成为一代明君,毕竟无论是天顺八年,还是成化元年,离“仁宣之治”并不遥远,甚至“永乐盛世”也仿佛在眼前,毕竟李贤、彭时等贤能都是这两段盛世的经历者。
朱见深还是有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代明君,才能恢复大明盛世呢?正如他自己在《一团和气图》中所写的图赞那样,忘记过往是非恩怨,只记他人的为国功绩,做到君明臣贤,就可以重塑大明盛世。
合三人以为一,达一心之无二。忘彼此之是非,蔼一团之和气。嗯!和以召和,明良其类。以此同事事必成,以此建功功备。岂无斯人,辅予盛治?披图以观,有概予志。聊援笔以写怀,庶以誉俗而励世。---《一团和气图》图赞
故而,朱见深以画明志,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于谦平反!
成化初,冕赦归,上疏讼冤,得复官赐祭。诰曰:“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天下传诵焉。---《明史》
这是成化帝向天下释放的一个善意信号,于谦的死是因为英宗皇帝被奸臣所蒙蔽,作为皇室深感痛惜!
在京师保卫战中,于谦于少保力挽狂澜,是再造大明的有功之臣,朝廷需要这样的标杆。
大明朝是尊重忠臣的,不会让忠臣良将心寒。从现在起,纪念于谦,传颂于谦,都不再是朝廷的禁忌。
毕竟在大明朝,忠君爱国是当时社会伦理道德的根基,这一条主线是万万不能变的。
所以以于谦为契机,借此向天下人表明自己的政治理念,从而团结朝臣,稳定朝纲,就成为成化元年的一件政治上的大事。
朱见深作《一团和气图》的第二个目的,就是向朝臣表露自己对“三教合一”的看法!
儒、释、道的三教合一思想,其实在宋元时期就已经生出萌芽了,三教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尤其是南宋理学的崛起,更是将三教合一的思想推向高潮。
理学是以孔子思想为核心,摄取了释、道两家的大量哲学思想、思维方式以及修持方法,使三教难解难分。
何况,释、道两家有广泛的民间信仰基础,但儒家思想也在左右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如果硬是拆分三教,势必不利于社会安定;而如果因为皇室的偏颇,也会导致三教之间互相对立,更会消耗国力、民力。
这对于成华帝朱见深来说,大明朝的稳定才是大明盛世的第二基础。
既如此,他以巧妙的构思作画方法,向朝臣,向世人灌输自己对“三教合一”的态度,画中三人,又似一人,三人合一,大明包容万千,这种胸怀必须要有!
汪郎以为:
《一团和气图》彰显的不仅是成化帝朱见深的艺术水平高超,其中更蕴含了他的治国理念,以及心中对大明未来的宏图大愿!
上一篇:建中之乱的政治本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