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范仲淹、王安石的“心中偶像”寇准,其实在政

小编今天很开心,因为听说关注小编的都是帅哥美女。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在短暂的人世,我们要活出自我的精彩。就让那些是是非非随风去吧,任性做自己,因为那是最真实洒脱的自己。
寇准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应该得力于评书、戏曲的传播。这位评书、戏曲舞台的宠儿“寇老西”,操着一口老陈醋的山西腔,幽默滑稽,插科打诨,有点像“宰相刘罗锅”。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范仲淹、王安石的偶像
这“寇老西”其实是陕西渭南人,后世不知怎么以讹传讹,传成山西去了。寇准出身书香门第,小时候有“神童”之称。年少得志,“十九中高第,弱冠司国章”,19岁的寇准就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和同僚相比,寇准是有巨大的年龄优势的。
寇准从基层干起,先在巴东和成安任知县。不久就脱颖而出,被调入京城为官,先后升任盐铁判官、尚书虞部郎中、枢密直学士等官。寇准的青云直上,靠的是自己的忠诚和智慧,用宋太宗的话就是“临事而敏”。淳化二年(991年)因当朝揭露副宰相王沔刑罚不公,宋太宗当即任命寇准为左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改任同知院事。30岁的寇准进入北宋朝廷的决策层,开始直接参预北宋朝廷的军国大事。
宋太宗对寇准十分赏识和信任,突出表现在立储一事上。宋太宗即位很久了,一直没有立储。他是以皇太弟的身份继位的,又搬出了“金匮之盟”的说辞,是把皇位 传给太祖的儿子,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是个很头疼的事。当时朝中大臣对此事也是讳忌莫深,大臣冯拯曾上疏请立皇储,被太宗贬到岭南。
大臣们不敢说话,但问题终究是要解决的。宋太宗主动向寇准征求意见,在这件事上寇准表现的很聪明,充分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
帝曰:“朕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准曰:“陛下为天下择君,谋及妇人、中官,不可也;谋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择所以副天下望者。”帝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
宋太宗的问题,寇准还真不好回答。直接回答立谁当太子,就算和宋太宗不谋而合,也会招来猜忌。但又不能不回答。其实寇准心里明白,宋太宗本人自有主张,不过是找个可靠的人印证一下而已。于是寇准避实就虚,提出了“三不”原则。得到了太宗的首肯,赢得了太子的感激,获得了史家的赞誉,“此三言者,可为万事龟鉴”。
寇准的高光时刻,是宋辽之间的“檀渊之盟”,寇准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声望达到人生巅峰。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辽国纠集十万兵马,大举南下。越瓦桥,攻南陵,直逼檀渊。边防告急,宋真宗惊慌失措。参知政事王钦若是江南人,主张迁都金陵。枢密副使陈尧叟是四川人,提议迁都成都。寇准力劝宋真宗御驾亲征,宰相毕士安和枢密使王继英都支持寇准的主张。宋真宗无奈只好硬着头皮御驾亲征。到了南檀州,宋真宗又不肯渡过黄河。是在寇准和大将高琼的鼓励或胁迫下才渡过黄河。寇准又进一步鼓励宋真宗检阅军队,鼓舞士气。将士“ 远近望见御盖,踊跃欢呼,声闻数十里,”而辽国“契丹相视惊愕,不能成列”。
寇准全权负责指挥作战,由于寇准指挥有方,宋军士气高涨。辽国统帅萧挞览督战时被床子弩射杀,极大地动摇了辽国军心,主动向北宋议和。寇准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但宋真宗一心议和,加上妥协派攻击寇准拥兵自重,寇准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澶渊之盟”。
虽然“澶渊之盟”给宋朝北方的军事防务带来消极影响,但宋朝以区区30岁币的代价换来国家北部安全,给两国人民带来百年间的和平,的确称得上“凯旋”。整个战争过程,寇准的刚直任性、毫不畏惧、绝不退缩的坚持,起了决定作用。后来的范仲淹、王安石都把寇准当作偶像,不吝赞美之词。
范仲淹:寇莱公当国,真宗有澶渊之幸,而能左右天子,不动如山,却戎狄,保宗社,天下谓之大忠。

上一篇:阿南不要忘记政治常识!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