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以巧略游走于数个政治势力之间,在残酷的
由于欺兄盗嫂的传言,以及经常提出诸如行贿之类的计谋,文学作品中的陈平或多或少被人往“小人”的方向描绘。但历史上的陈平获得的评价其实是极高的:“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定宗庙,称贤相,岂不善始善终哉”。
与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不同,陈平像是个“应急型”的人才:建章立制、运筹帷幄、决胜疆场也许他并不擅长,但若是遇上那些让人深感头疼的问题,小如保命、大到安邦,对于陈平而言却是举重若轻、迎刃而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陈平也许就是这样的智者。
陈平的人生轨迹极具传奇色彩:这个出身贫寒、身材魁梧的帅哥,没有像同阶层的大部分一样投身农、战,反而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实现了阶层的跨越。
他自小家境贫寒,由于父母早亡,由哥嫂抚养长大。虽然长得高大魁梧、仪表堂堂,一幅种地的好身板,陈平却不跟着哥哥打理家里的那30亩地,而是天天想着外出求学。放在现今这也许是可贵的志向,但在“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的秦朝,陈平这纯粹属于“不务正业”。因此,当时的邻居们少不了对他大加嘲讽,场面可以参考韩信的遭遇。
但与韩信不同,陈平有个任劳任怨的哥哥,为了维护弟弟,这位兄长甚至休了风言风语的第一任妻子。就这样,陈平的求学之路才得以实现。学成回家后,他并没能改善家境;甚至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人家愿意把闺女嫁给到了适婚年龄的他。后来,陈平就看上了一个曾经克死五任丈夫的女子,而这位女子的爷爷一眼认定陈平未来可期,拍板促成了这桩婚事。
经过这次外人都不看好的结合,陈平并没有迎来霉运,反而得益于妻子家的雄厚经济实力,逐渐改变了处境,不仅生活条件逐渐宽裕,人脉关系也逐渐拓宽(这跟刘邦有些许相像)。
不久后秦末大乱到来,这一寻常老百姓的炼狱,却恰恰是陈平这种“非主流人士”的天堂。但这无异于是个“把脑袋瓜子别在裤腰带上”的冒险,最终活下来的成功者寥寥可数。出身贫寒、没有靠山的陈平,依靠自己的务实、机变,以及对形势和人物的准确判断,牢牢把命运把控在自己手中。
在魏咎被陈胜立为魏王后, 陈平辞别兄长,跟着一群年轻气盛的同乡前来寻找机会,并被任命为太仆,这是个掌管马政的岗位,在战争年代也算是个要职。但一来魏王听不进自己的意见,二来有人在背后搬弄自己的是非,陈平眼见形势不妙、果断开溜,不久后投奔了最具王者气质的项羽。
跟随项羽灭秦后,陈平被赐以卿爵。楚汉之争爆发后,陈平曾被封信武君、率领魏咎旧部击败殷王司马卬,并因此战功再次获得项羽嘉奖。但不久后殷地被刘邦攻下,暴怒的项羽要追究相关部下的责任,陈平再次提前“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他原封不动地留下当初项羽送给自己的官印和奖赏,带着宝剑只身出逃。
有这两段不成功的仕途经历来看,陈平仿佛没什么职场忠诚度,但分析具体原因我们会发现,他这实属乱世之中的无奈之举。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陈平虽然追求扬名立万、建功立业,但还没有到由于愚忠而不顾性命的地步。相对于富贵险中求,安身立命为先才是他的作风。但他两次抛弃旧主时都来去两清,倒也光明磊落、作风敞亮。
随后陈平在渡河时发生了一起趣事:“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佐刺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陈平对人心的洞察、危险时刻的“急智”,由此可见一斑。随后他通过魏无知的引荐见到了刘邦。对手阵营的都尉前来投奔,刘邦乐见其成,当天就让陈平在汉营同样担任都尉职务,并且做自己的参乘,主管护军、监督诸将。
初投汉营就获得重任,我们不要被刘邦的知人善任所迷惑,运用项羽的降将来牵制手下的沛县元老、以巩固自身地位,这一招刘邦屡试爽不爽(参照韩信)。
因此,作为外来户,陈平面对来自新同僚的压力可想而知。由于不满这位“空降兵”,周勃、灌婴等老将纷纷找刘邦挑刺,他们给陈平扣上了“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今日大王尊官之,令护军。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
上一篇:高二下学期,文科生想努力提高政治学科成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