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李白一次政治上错误的选择,最终被流放夜郎

唐朝至德元年(756年)初秋,在济州(今济南)千佛山上一处道观-莲花道观,诗仙李白在圆觉洞里修行,只见他白发飘飘,身着一身黑色道袍,手捧老子的《道德经》,若有所思。此时李白刚刚过完五十六岁生日,但是已经满头飞雪,透过铜镜凝视着自己苍老的面容,不禁吟诗一首: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李白感叹自己怀才不遇,怎个愁字了得!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在此修行了近半年,远眺山下烟雾茫茫一片,心情无处安宁。

自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以后,虚度光阴十二载了。在这期间,李白自从走出长安城,到处奔波,四海为家,为寻仙问道,踏遍大江南北,看尽山河风景。

尤其是安史之乱后,李白与妻子宗氏一道南奔避难。春在当涂。旋闻洛阳失陷,中原横溃,乃自当涂返宣城,避难剡中(今浙江省嵊州)。至溧阳(今江苏省溧阳市),与张旭相遇。夏至越中。闻郭子仪、李光弼在河北大胜,又返金陵。秋,闻玄宗奔蜀,遂沿长江西上。

他深深的感到自己政治前途无望,所以他打算看破红尘,出家为道,在道友元丹丘的推荐下远赴山东,拜道士高天师高如贵为师,出家做个道士。从此隔绝红尘,万念俱灰,做个逍遥自在的仙人。

所以李白不远千里奔赴济州,在紫极宫,高天师授李白道箓,从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仪式,成为一名道士。

可是老朋友杜甫的到来使李白又萌生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想法“。使李白在求仙问道和登堂入仕两者左右摇摆不定。

自从长安放还后,李白第一次为官的政治前途算是结束了,但是李白的名气却如日中天,天下人人都知道有个李翰林。李白每有新作,便被天下士子传抄,人人诵读。

诗圣杜甫比李白小十二岁,杜甫初出茅庐,当世名气不大。但是他俩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奉为知己。常常携手共览名山大河,诗歌唱和,倾诉高远志向。杜甫赞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李白杜甫多次相逢,一个诗仙,一个诗圣,这两个唐朝诗坛的双壁,影响了中国以后一千多年的诗歌文化,成为后世代代称颂的美谈。

当杜甫得知李白出家为道,甚为惋惜,劝说李白出山,大丈夫在世应当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天下为己任,要像东晋名士谢安一样,东山再起,济世安平。

其实杜甫的政治遭遇比李白有过之而不及。诗圣杜甫家世显赫,祖父杜审言当朝大官,家藏万卷书,杜甫自小有凌云志,年少过“逑马轻狂”的富足生活。二十四岁时东游燕赵,过齐鲁,曾作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宏大志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可惜时乖命蹇,屡次到长安赶考,都名落孙山。后来参加朝廷的制考,为皇帝献赋才得以授予河西尉这种从九品的小官,后来他不愿任此职,“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朝廷就将他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右卫率府兵曹参军,其实就是负责看守兵甲,管理门禁锁钥的从八品小官,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纵有天大的本领,天庭只授予一个小小的弼马温一样。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家流离失所,为生计到处奔波,虽然经常挨饿受冻,但杜甫仍不改初心,壮志凌云,心系国家。“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小编每每读到此都扼腕叹息,独步文坛数千年的杜甫,被后世文人顶礼膜拜的圣人生时竟然如此不得志。

李白杜甫彻夜长谈,他俩这个时候就像一对难兄难弟,同病相怜。杜甫的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使得李白已经心灰意冷的心情又重新燃起熊熊烈火。

唐至德二年(757年),李白南渡淮河,到达庐州,在庐山屏风叠隐居。

庐山,天下名山,自古名人多隐居于此。李白浏览庐山风景,挥笔一首千古绝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时永王李璘已经多次致书李白,说自己仰慕李白的才华,希望李白出山为自己运筹帷幄。

李璘,唐玄宗李隆基第十六子,自幼好学,有大志。恰逢安史之乱,叛军很快攻陷两都,唐玄宗逃亡四川,诏令诸子分领天下节度使,招兵买马,希望前往勤王,以图收复两京。

于是李璘被封山南节度使,后来战事紧张,恐叛军南侵,又令李璘为便任命李璘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郡大都督,坐镇江陵。

上一篇:图瓦卢 一次换国旗引发的政治危机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