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再现宋代政治忧患的鸿篇巨著

  【读书者说】

再现宋代政治忧患的鸿篇巨著

——评《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

作者:李华瑞,系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张讲座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用“千呼万唤始出来”形容中文译本《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以下简称《宋史上》)的出版,最恰当不过了。据本书主编之一的史乐民的介绍,1993年已故的著名华裔宋史专家刘子健生前通读过各个章节,说明宋代卷的大部分稿件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已基本完成。国内学者也不断风闻这部书即将出版,可是直到2009年英文版才得以问世,又过了十余年,姗姗来迟的中文译本也终于与国内读者见面了。

有学者说“剑桥中国史”丛书的最大特点是注意到了很多中国写通史忽视的层面,视角往往比较新颖,有多方面把握材料的能力。这种说法若是放在《宋史上》基本完稿的三十年前,大致是可以成立的。在1980年中国宋史研究会成立之前,国内的宋史研究,不论是与中国古代各断代史研究相比,还是与海外日本甚至是中国台湾地区的宋史研究相比,都相对落后一些。本书广泛汲取20世纪日本、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宋史研究者的成果,说该书集20世纪宋代政治史研究之大成,代表了20世纪世界范围宋代通史政治史编纂的最高水平,是不为过的。不过,恰恰是在本书启动编纂之时,国内宋史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准备和积累开始进入起飞阶段,至2009年该书英文版出版之际,中国宋史研究已位居国际宋史研究的主流和前列。2011年由已故学者漆侠先生挂名主编、王曾瑜先生总其成、近70位宋史学者参加编写的《辽宋西夏金代通史》(8册),不论深度和广度,还是吸纳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最新研究成果上,已大大超越矣。

《宋史上》很强调国际化,希望反映西方学术背景下的研究特色,虽然说这种研究特色不等同于西方的学术立场,但实际上不可能不打上西方学术立场的烙印。就“剑桥中国史”将10—14世纪中国历史分作《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和《剑桥中国宋代史》就能看到日本“唐宋变革论”和美国“征服王朝论”对中国历史分期的立场。客观地讲,《剑桥中国宋代史上卷》在论述史实时主要显现的还是西方学术背景下的研究特色。下面从五个方面来看西方学术视野下宋代政治史的编写特点。

《剑桥中国宋代史907—1279年?上卷》?崔瑞德、史乐民?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重视五代十国历史的书写

日本学界从二十世纪初奉行“宋代近世说(唐宋变革论)”,将唐中叶作为唐宋变革的起始,故编写宋代历史往往从唐后期、五代十国的历史讲起,以明了贵族政治向宋代独裁政治和平民社会的演进。就研究五代十国的历史而言,中国学者近三十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在编撰中国通史时不论是划分隋唐五代史还是划分五代十国辽宋西夏金史,往往把五代十国作为唐宋之间从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阶段,叙述都较为简略。《宋史上》却给以较大篇幅论述,这一方面是由于“剑桥中国史”丛书没有把五代十国划入隋唐史卷,另一方面正如本书导论所言,“最初的两章所写的那样,混乱和政局动荡的景象在很长一段时间主导着我们对唐朝到宋朝这一过渡时期的认知。如今,这种认识必须由这样一种观点代替,就是北部的五代和南部的九国是一个拥有强有力的国家政权的时代,并为宋朝建立统一的政权奠定了基础”。用两章的篇幅叙述五代十国的历史,为唐宋的传承和演变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太祖由军事独裁向权威帝王的转型做了铺垫,更为南方逐渐占据宋朝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区域做了铺垫。笔者以为这种铺垫实属必要,而且有些论述颇有见地。

?2.将辽西夏金蒙元与宋朝的互动作为主线

国内研究宋代政治或编撰中国通史中的宋代政治通常把宋辽、宋夏、宋金、宋蒙元关系看作是和战问题,而《宋史上》最大的不同点,是将草原游牧、渔猎民族政权辽西夏金蒙元与宋朝的互动和影响作为宋代王朝政治主线索之一来论述,也就是说在挑战与应战模式下,把宋代政治史看作是处理周边民族政权关系,并由此引起宋朝内部政治集团势力消长、政治议程变动、政治机构和制度变化的过程。用本书主编史乐民在导言中的话概括说,就是“中原与草原民族的关系与王朝事务的形成。”这条主线的基点是建立在以下两个认识上:

上一篇:云南:突出十个"抓好" 迎接队伍教育整顿政治大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