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扼住宋代喉咙的宰相任免:“老人政治”与“独

为了预防唐朝末年的军阀割据现象,宋朝从开国开始,就一直奉行文人治国。为了确保文人治国的基本国策,宋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之中极为仰仗宋朝之中的文人,可在重视文人的同时,另外一个问题就会出现。若是过度仰仗文人,文人阶层便会尾大不掉,而在文人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丞相。
作为国家的最高文人,从秦朝设立宰相制度开始,丞相就一直都是历代统治者处理政务的高级助手,虽说宋代重视文人政治,可为了确保皇权的至高无上,宋朝还是针对丞相改变了不少制度,不仅设置了作为宰相助手的参知政事,更是让枢密使跟三司使分管军事跟经济,来分化宰相的权力。
可即便如此,宋朝的宰相还是成为了宋朝一个极为惊人的权力集体,究其原因,宋朝宰相的这种情况跟宋朝的老人政治和独断政治是脱不开关系的。

一 、从任期和实权看宰相权力
就宋朝的官员制度来看,宋朝宰相的任期长短不一,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任期也跟其任期之内的表现没什么太大的关系。蔡京从政绩上来看是宋朝时期数一数二的奸臣,可却前后四次出任宋徽宗的宰相,王安石虽然是宋神宗时期主持变法的名宰相,可作为宰相的任期却是相当有限。
这些宋朝的超级宰相,虽说有的时候这些超级宰相的确可以极大的促进国家的发展,可是在更多时候,这些超级宰相更多的是变成了宋朝朝廷之中的蛀虫。以上面的蔡京为例子来看,蔡京前后担任宰相数次,党羽几乎遍布宋朝的各个机构,整个朝廷都是蔡京用来敛财的工具,极大的破坏了宋朝的官员制度。
可是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宋朝初年的宰相赵普,素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名,对宋朝初年国家的稳定也提供了十分杰出的贡献。宋朝宰相的这种超长任期,无疑给这些宰相提供了左右朝政,培养党羽的大好机会,也提升了这些宰相的影响能力,这种并不健康的老人政治,对宋朝的朝政产生了极为深远的负面影响。
1.从宰相实权看宰相的独断政治
宰相,设立之初的角色其实是封建皇帝的高级助手,同时作为中央官员的领袖,带领这些官员处理政事。宋朝虽说是文人政治,可为了确保宰相的权力威胁不到皇权,通过很多方式对宰相的权力进行层层限制。

2.参知政事倒向丞相
为了分化丞相手中的权力,宋朝初年设置参知政事,让参知政事作为丞相的助手参与政事。最开始的时候,宋朝想的其实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分化丞相的权力,可正式设立之后,参知政事宣制、不押班、不知印、不升政事堂,跟作为百官之首的丞相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从设置开始,因为本身的地位跟丞相不成正比,参知政事很快就沦为了丞相的附庸。参知政事本来是要限制宰相的权力,可到了最后,参知政事却是成为了宰相的手下,反而成为了丞相的助手,更加稳固了丞相手中的权力。

3.枢密院受到丞相制衡
上面我们已经说到,宋朝为了预防唐朝末年那种藩镇割据的情况,宋朝主张以文人治国,军权其实是在文官的手中。而为了分化宰相手中的权力,宋朝设置枢密院主管军事,分走了宰相手中的军权。
可枢密院的手中实际上是只有军权的,其他的所有事情都需要其他的政府机构帮助的。而不论是国家军事制度的制定,还是招兵买马,进行军事训练,都需要一个领导来主导跟分管这些活动,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自然也就得到了一部分的军权。
最重要的是,这种权力并不是皇帝赐予宰相的,而是在宰相的日常政事活动之中,为了能更顺利的开展活动,枢密院跟宰相之间的约定俗成。也就是说,这种权力,哪怕是宋朝的皇帝也无法从宰相的手中剥夺。

4.逐渐过渡的财权
除去枢密院这种较为敏感的行业之外,宋朝还为了分化宰相手中的权力,额外提出了三司制度来分化宰相手中的财权。跟枢密院截然不同,从最开始设立的时候,三司制度就收了许多宋代官员的反对。

上一篇:外媒:丑闻不断!英首相被曝利用政治捐款装修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