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抛开政治不谈,我发现宋太祖和宋太宗哥俩真是

一,赵光义跟他哥哥一样,喜欢微服私访,即位之初,有次他傍晚出外逛街,看到一群人聚集,钻进去一看,发现是个乞丐在一个商家门口闹事。
古代的丐帮基本都是流氓,这乞丐长得五大三粗面色凶恶,商人也不敢得罪他,只有陪笑劝和,但乞丐却不肯停止,污言秽语骂得越来越响,路过的人都皱眉而过。
这时人群里突然冲出一个人,对着恶丐一刀捅去,当场毙命,行凶者转身就跑,连刀都落到地上没有捡回来。一切都发生得太快,以至于没人看清凶手的长相。
在京城当街杀人,这肯定是大案,于是开封府不敢大意,限期破案,最后几天后结案,他们居然断定:与乞丐发生纠纷的商人就是凶手!!!

宋太宗赵光义对开封府的办案效率表示满意,不过他要求再查实一下,他让开封府把嫌犯和凶器都一起带来给自己看看。等开封府尹来了以后,他问“这案子审定了吗?“开封府尹回答:”审定了。“
赵光义回头对宦官说:”把我的刀鞘拿来。“
刀鞘在手,他把杀人的刀插进鞘中,居然严丝合缝。(古代手工制作的特点)
开封府尹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谁能想到皇帝也会亲手当街杀人?赵光义阴沉着脸说了句::如此办案,不是枉杀无辜吗?(你还好意思说别人),然后拂袖而去。

二,生活俭朴爱穿旧衣,仇恨贪腐。一次宴会,枢密使等大臣发现,皇帝穿的是一条旧裤子(估计是为了方便随时出宫闲逛)。
南宋时期传出的”不杀士大夫“所谓祖训,其实是从宋代中期才形成的规矩,宋太祖太宗这哥俩个杀的文臣就有:员外郎李岳,洗马王元吉,侍御史张穆,左拾遗张洵等。
三,太祖太宗都不太肯听臣子摆布
赵匡胤不用说,弟弟赵光义这人在文采武功都有所长,虽然军事上肯定比不上他哥,但作诗写字下棋都不错,平时也爱看书,”开卷有益“就是说的他。
这哥俩个性格其实有些相似,和子孙真宗仁宗不一样,就是不太信邪,不肯被忽悠:
1,建隆三年五月,太祖赵匡胤下令整修皇宫,结果不识相的司天监跑出来阻止,说根据星象来看,皇城西北角不要动土。不然就是在”太岁头上动土“。
皇帝没事的时候去巡查工地,结果发现西北角停工,于是阴沉着脸叫司天监官员出来问话:
:东家之西,就是西家之东,如果挨在一起的东西两家一起动土,那太岁该降祸给哪家呢?
司天监的官员无话可说,于是皇宫的修缮工程重新开始。

2,赵光义的性格也和哥哥差不多
唐代时,有了中国第一条交通规则:仪制令“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來”。
到了宋太宗时期,经大理寺丞孔承恭建议,这四句话被刻在木牌或者刻在石碑上,安放在两京和诸道的道路交汇处上,成为最为大宋人民熟知的交通规则。

关于这条交通规则的内容,据说宋太宗自己也有疑惑,据说他曾经问道:
“前三句都好理解,可这个第四句---去避来,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理寺丞孔承恭回答:“去避来”的目的是为了提醒道路上的行人互相谦让。
宋太宗不相信,反问:“那在交通繁忙的大道上,过往人群密如蚂蚁,如果还互相谦让岂不是谁都走不成?
一日,太宗问承恭曰:“令文中贱贵少长重轻各自相避,並記,何必又云‘去避來'?此义安在?”承恭曰:“此必恭戒於去来者,至相回避耳。”上曰:“不然,借使去來相避,止是憧憧於通衢之人,密如交蚁,焉能一一必相避哉?

虽然后世宋太宗赵光义名声不好,但其实这人比较亲民,宋代开封城都是土路,一到冬天大雪就泥泞不堪,运送木炭的大车就进不了城,富人家还好说,没有积蓄的穷人就缺乏炭火取暖,吃饭取暖都有问题。

上一篇:强化政治担当 增强忧患意识 树牢底线思维切实抓
下一篇:没有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