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与法律

何为官僚政治明初“空印案”给出完美解答官僚

很多人在历史类文章时,喜欢从史书中寻章摘句,以此证明自己的博学。我在写历史时,虽然也会从史书中找相应证据作为佐证,但我更注重过程分析,这在书本上找不到具体证据,但稍有生活阅历的人很快就能明白我的意思。
史书上的内容,永远只是一家之言,而现实中普遍存在的状况,才更贴合历史的真相。
比如说,明朝初年的“空印案”。
“空印案”大致是这样的:在明太祖朱元璋执政年间,他发现帝国的地方官员到中央报账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盖有印信的空白书册。
之所以会这样做,官僚们给出的解释是:因为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而户部在审核各地财政报表时又非常严格,一定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稍有不合,立即作废重报。由于那个年代没有电报、电话和网络,一来一回非常麻烦,所以官员们都习惯携带盖有印信的空白书册,等户部核查过详细数额之后,再填报具体数字。
朱元璋一听到这种说辞,当时就火冒三丈,立刻指示相关部门严查此案。朱元璋是开国皇帝,早已习惯了战争时期的那一套重手法,所以朱元璋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杀招,直接干掉了几百个官员,连坐了数万涉案人员。
这番说辞,粗看来似乎很有道理。可实际上,这是地方士绅和官僚联手,想方设法糊弄皇帝,与政府争夺税收的博弈。
道理很简单:官僚们带着盖有印信的空白书册来到京城,你说是为了防止钱粮因押运受到损耗,可谁知道你不是为了从中贪墨呢?换言之,你如何自证清白?
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个词:潜规则。什么是潜规则?就是端不上台面,但大家都默认的规则。违反潜规则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却很容易受到身边人的孤立和排挤,而“空印案”其实就是一个经典的潜规则案例。
不管你怎么强调客观困难,都必须承认一点:“空印案”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因为任何书册都必须先写内容再盖章,这是谁也无法反对的。
客观地说:潜规则不好查更不好抓。违法行为之所以会演变成潜规则,主要原因是因为卷入的人越来越多,大家争相捞好处,受损的只是国家,而非某一个具体的人。在这种背景下,潜规则就可以半公开地存在于社会之中。
再看“空印案”,官僚们真的侵害了某人的利益吗?我们好像找不到具体的受害者;可这种行为会导致国家利益受损,朱元璋发火也在情理之中。
在大多数情况下,领袖面对潜规则案件,也只能命令相关部门出台一套解决方案,然后呢?就没有然后了。
因为有关部门的官员都卷入了相关事件中?你让嫌疑人出台一套嫌疑人管理办法,这和让狼看羊圈有什么区别呢?
大多数领袖面对潜规则案件时,命令相关部门出台一套解决方案,并不是为了解决当下案件,而是为了防微杜渐。
换言之,这一次就算了。我给你们画一个圈,你们要贪要腐我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只要你们敢跳出圈,我就绝不轻饶。这叫什么?这叫用潜规则对付潜规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官腔”。
领袖这么做,就相当于他默认了自己无法杜绝这一违法行为,只能适当地加以限制。事实上,如果能把握住这条底线,我们就得承认:领袖干得还是不错的。
如果大家没看懂,那我再举个例子。
比如说造楼房,政府会默认相关官员贪墨部分,但是别弄得天怒人怨,也别让开发商搞出什么大新闻,更别把这楼造成个豆腐渣工程。
只要别出这些事,你们贪一点就贪一点吧,我假装没看见。可如果出了事,那就别怪我摘你们的乌纱帽,也别怪我送你们进监狱吃牢饭,更别怪我拿你们的脑袋平息民愤!
很无奈,但这应该是最好的办法了,“法不责众”是所有领袖都要考虑的现实状况。
可朱元璋不信这个邪,在他的人生信条里,就没有“法不责众”这一说。换言之,违法就是违法,有多少人违法,我就杀多少人,拿出我当年打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劲头,你们这点人恐怕还不够我杀的。
朱元璋乱刀剁下,大明帝国人头滚滚,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全部被杀光。
如果单看朱元璋的这番举动,恐怕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个皇帝怕是野兽转世吧?
事实上,当时的社会就有这种论调:皇帝太变态,太没人性了。翻开史书看看,哪有这样做事的皇帝呢?官员又不是你养的牲畜,哪能成批地杀呢?

上一篇:身份伪装、升迁诱饵,“政治骗子”成贪官座上
下一篇:没有了